全身或局部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引起鼻塞的症状时,称为药物性鼻炎。长期滴用鼻减充血剂,如滴鼻净、麻黄素及其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所致鼻黏膜的慢性中毒反应,亦称“中毒性鼻炎”。
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因鼻塞或感冒而自行到药店或不正规的医疗场所购买鼻腔滴剂,此类的鼻腔滴剂多为鼻腔血管收缩剂,富含血管收缩药物。应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后黏膜小动脉立即收缩产生鼻腔通气的效果,但是长期或过量的使用会使鼻腔的血管弹性降低,一般连续应用10日后鼻黏膜因长时间血管收缩而缺氧,引起反应性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鼻黏膜上皮纤毛功能障碍甚至脱落。黏膜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水肿,日久可有淋巴细胞浸润,这就产生了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的一般表现为鼻腔减充血剂应用初期,鼻黏膜反应明显,黏膜及鼻甲血管收缩,鼻通气效果显着,连续应用超过3-5天,由于局部血管收缩疲劳和反应减退,以及血管舒张代谢产物的蓄积,引起继发性的血管扩张。效果渐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缩短,药物失去作用后,鼻塞反更加重,此时多数患者增加滴药剂量或滴药频率,随着滴药次数的频繁,产生了恶性循环,出现典型的“多用减效”现象。
对于药物性鼻炎的患者,首先应停用鼻血管收缩剂滴鼻,可改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以口服三磷酸腺苷药物、喷用鼻腔局部用激素(如雷诺考特、内舒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