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毒性的问题,社会上存在两种成见:
一种是大众化传统化的观点,认为中药都是些草根树皮什么的,能有什么毒性,多用点少用点没什么问题的。中医大夫开方子也是这样的,经常的情况是,多两味药少两味药,多用两克少用两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咱们历来不都是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嘛。很多居民家里做饭也经常放些中药,如广东等地家庭主妇堡汤都喜欢用些当归、黄芪、人参、薏苡仁等等。更何况,烹调用的很多佐料本身也是中药,如白芷、丁香、花椒、桂皮、茴香等等。日常生活中大家常用的山查、杏仁、百合、枸杞等等本身都是中药,从这一点上看,中医食物养生是深入人心的。
还有一种观点是由于近几年中药发生了一些中毒甚至死人事件引起的,比如英国人报道了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长期服用可以导致肾功能损害(不叫马兜铃酸肾损害而是起名叫中草药性肾损害),一些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等,这下就引起了一些医药学界和个别提倡告别甚至取消中医中药人士的重视,部分人反复强调中药的毒性问题,甚至给人造成一种中药毒性普遍存在甚至超过化学性药品的感觉。还真有这样的情况,北京一个知名大医院的肾内科主任查房时候一定要问每个病人吃过中药没有,如果回答吃过,立马就告诉年轻大夫,看看,这都是吃中药造成的呀。
其实,中医药历史长河中始终强调部分中药是有毒甚至大毒的,这种思想同样也是深入人心的,利用砒霜等毒性中药害人的故事历来也不少见,中药历来也有“十八反”、“十九畏”的提醒。再说,即使最近几年发生的中药中毒事件,若和化学药品相比,其反应远低于西药。如上世纪50年代美国氯霉素曾造成1000多人死亡;上世纪60年代反应停造成1万多婴儿畸形,5000多人死亡。而中药鱼腥草注射液,2006年1月至6月,用药者1.4亿人次,死亡者20人,发生率七百万分之一。
中医开方用的葱、姜、蒜、山药、杏仁、山楂等日常佐料食物都是中药,有什么副作用?这时候就可以用“药食同源”来解释和佐证。但中药里面确实也有一些毒副作用比较明显的甚至毒性是非常大的,如附子、麻黄、山豆根、马钱子、曼佗罗等等。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味药就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主要是一些无毒药,以滋补营养为主,既能祛病又可长服强身延年;中品120种,一般无毒或有小毒,多数具补养和祛疾的双重功效,但不能长时间服用;下品125种,是以祛除病邪为主的药物,多数有毒或药性峻猛,容易损伤人体正气,使用时一般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使用。所以,不能简单地归纳为中药是安全的,或者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的。能够进入食疗体系的多属于类似《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上品的中药。天然植物占大多数,与化学药品相比而言,人们还是习惯认为较为安全。
我的理解是大部分中药是相对安全的,这就叫药食同源。而部分中药是有严格使用注意事项甚至大毒的,为了提醒大家注意,而称之为“是药三分毒”,切不可机械的理解这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