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人们分别成功地将前列腺素和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应用于终止早期妊娠,被称为“药物抗早孕”。药物抗早孕的问世,结束了以往只能采用手术——负压吸引术和刮宫术来终止早孕的局面,为生育调节技术进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那时起,临床上应用和研究得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分别应用前列腺素、米非司酮或甲氨蝶呤等单独用药的方法,以及米非司酮合并前列腺素和甲氨蝶呤合并前列腺素等联合用药的方法。
多年来,究竟哪种用药方法在临床应用最为有效?一直为人们所关注。Kulier 等人于 1994、2010年两次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联系、沟通,选择了全球范围内、在此领域中,设计良好、随机和盲法规范、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抗早孕的58项临床试验,以完全流产、不全流产、手术清宫、随访时继续妊娠、身体恢复时间、是否输血、有无不良反应、受术者自己的感受以及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等结局作为变量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比较明确的结论:
1、单独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抗早孕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不如米非司酮合并前列腺素联合用药的方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为3.76,95%可信区间(CI)为 2.30-6.15。
2、单独应用前列腺素抗早孕(无论是单次给药还是分剂量多次给药)的效果也不理想。在5项单独应用前列腺素与米非司酮合并前列腺素联合用药的临床比较性试验中,有4项试验的结果是联合用药的效果更好。虽然这些研究的结果无法合并统计,但单独应用前列腺素失败率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的方法,RR的95%CI为1.4-3.75,显示出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3、在4项“米非司酮合并前列腺素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中,服用米非司酮200mg组的完全流产率,与服用米非司酮600 mg的并无差异(RR为1.07,95%CI为0.87-1.32)。提示临床上没有必要把米非司酮的剂量提高到600 mg。
4、米非司酮合并前列腺素联合用药的方法中,不同的前列腺素给药方法对抗早孕的效果有所不同:①米索前列醇口服的失败率要比阴道给药高一些(RR为3.00,95% CI为1.44-6.24),而且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要高一些;②米索前列醇舌下和颊部含药与阴道给药抗早孕的效果类似,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仍然要高一些。
5、在甲氨蝶呤合并前列腺素联合用药的方法中,甲氨蝶呤肌注与口服比较,两者完全流产的效果并无差异(RR为2.04,95% CI为0.51-8.0);同样,甲氨蝶呤应用后3天给予前列腺素,与应用后5天给予前列腺素的效果也无差异(RR为0.72,95% CI为0.3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