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份
每片潘妥洛克肠溶片含:45.1mg泮托拉唑钠盐倍半水合物(相当于40mg泮托拉唑)。
功能主治
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与下述药物配伍用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或阿莫西林和甲哨唑(详见用药方法)以减少该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复发。提示:潘妥洛克不用于治疗病变轻微的胃肠道疾患,如神经性消化不良。在应用潘妥洛克治疗胃溃疡前,须除外胃与食道的恶性病变,以免因症状缓解而延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应经内镜检查核实。
用法用量
本品若无医师处方,应按下述方法服用,请遵守这些方法,否则可能疗效不佳。对伴有幽门...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泮托拉唑是苯并咪唑衍生物,通过与胃壁纤维的质子泵的特异性综合、抑制胃酸分泌。泮托拉唑是壁细胞酸性环境下被激活成活性形成,抑制H+、K+-ATP酶,即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影响胃酸的基础酸分泌和最大酸分泌。与其他质子泵抑制齐和H2受体拮抗剂一样,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后,胃酸分泌减少而胃泌素水平随胃酸减少相应升高。这种胃泌素水平升高是可逆的。因为泮托拉唑在细胞受体水平上与酶的远端结合,因此泮托拉唑可独立或在其他物质(乙酰胆碱、组织胺、胃泌素)的刺激下影响胃酸分泌。口服和静脉使用泮托拉唑,可达到相同的效果。药理作用:毒理作用 急性毒理学研究表明,人鼠静脉应用本品后半数致死量(LD50)为390mg/kg,小鼠为250mg/kg。慢性毒理学研究显示,泮托拉唑可引起动物(大鼠、小鼠)血液中胃泌毒水平上升,并导致胃粘膜形态改变和胃重量增加,这种效应具有可逆性,随用药终止可自然消失。本品不影响生育,亦无致畸的证据。
药品相互作用
泮托拉唑可能减少生物利用度取决于胃内PH值的药物(如酮康唑)的吸收。请注意,这也适用于口服泮托拉唑之前的短暂时间内所应用的药物。泮托拉唑的活性成份在肝脏内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因此凡通过该酶系代谢的其它药物均不有除外与之有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然而对许多这类药物进行专门检测,如卡马西平、咖啡因、安定、双氯芬酸、地高辛、乙醇、格列本脲、美托洛尔、硝苯地平、苯丙香豆素、苯妥英、茶碱、华法林、和口服避孕药等,却未观察到泮托拉唑与之有明显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泮托拉唑与同时使用的碱性抗酸药也没有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当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每种药物的用药原则均应予以遵守。遇有严重肝功能障碍(肝衰竭)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脏酶谱的变化,若其测定值啬,必须停止用药。不要使用过期的泮托拉唑。药品应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不良反应
本品偶尔引起头痛和胃肠道症状:如上腹症、腹泻、便泌、或腹胀,以及过敏反应:如瘙氧、皮疹(个别病例出现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亦有极少此药引起恶心、头晕、视力障碍(视物模糊)的报道。个别病例出现周围性水肿、发热、抑郁或治疗结束时肌痛,肝酶测定值增加(转氨酶,Y-GT)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增高。